金融投资,在行外人的印象中,肯定是波澜壮阔、秒秒钟亿元上下,每时每刻都在分生死,金融从业者却表示:很枯燥。
袁荣信作为策略分析师,整天看的是一堆堆的文件和数据,通过数据和信息来分析策略面变动方向和力度,然后再去到处交流,在尔虞我诈之中套出有用的东西,最终形成对市场的概念、得出包含着概率的结论。
操盘手更凄惨,叶耀华每天就是盯盘,指标触及设定的线了,那就尽兴交易,最巅峰的操盘手如果处于最忙碌的状态,把键盘敲烂了都是正常事。
金融投资不是行外人认为的时刻分生死,而是调整、等待、爆发、再调整、再等待、再爆发……
一个循环下来,短线大概会是以天为单位来分胜负,中线动辄要够月啊、季度之类的,长线的话,最牛逼的项目负责人是可以把调整期和等待期拉到十年的。
当投资方向和具体节奏敲定之后,袁荣信的任务就是时刻紧盯信息面,调整自己的看法,叶耀华则是开始暗无天日的操盘工作,建仓、调仓之类的,只要价格变动幅度不高,所有人都会被憋得很惨。
赵国华却看得津津有味,出于对某些事情的考虑,他能知道很多信息,比如仓位经过调整的比例、研报方向和建议、以及预期力度,但每时每刻的详细数据,甚至大数据都多是按惯例来推测。
这才是赵老四错误预估袁荣信和叶耀华的工作难度的原因,他知道方向,不知晓用力程度。
现在嘛……
“你的研报做得不错。”当王诺“勉强”答应让赵国华进入交易区域之后,赵国华突然觉得……袁荣信的那些研报很科学,完全没错误啊。
“小叶的操作也挺……稳。”不等袁荣信回答,赵国华看着叶耀华的操盘,无奈的憋出了这么句话。
期市中,假如持仓比重只是1%至5%,那么操盘手想闪转腾挪就容易许多,资金量级足够大,还可以有短瞬的、对市场的绝对影响力,仓位起步就堆到5%以上,杠杆随便就几倍开,操盘手就表示压力山大了。
要是在重仓的前提下,投资计划还强硬划出了方向,又是进行的偏中短线的操作,甚至连确切的变化时间区都给不出来,那就更坑了。
交给普通操盘手来运作,必定会让他的心里产生:我是谁?我在哪?我该怎么办?……的想法。
比普通水平低的交易频率,实在太正常了。
给不出决定性研报观点,也着实非常正确。
赵国华有些同情袁荣信和叶耀华,对王诺的观感先是质疑、后是期待。
质疑是因为游走高风险领域必然要接受的后果,期待则是因为前期看起来成绩很不错,那就证明……也许王诺脑海里面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“市场认知模型”,是能够出成绩的。